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推进这一伟大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因为坚持问题导向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生动力。坚持问题导向所具有的实践性品质,要求把握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契合。从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看,坚持问题导向这一方法论贯穿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创造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断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问题导向能开辟新实践场域,总结新经验,提炼新理论。
善于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党能够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功,是党谋事成事的传家宝。百余年来,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结合不同阶段的发展实际形成了不同的调查研究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新时代新征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党不断推进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考验的有力举措,是统筹好“两个大局”的应有之义。新时代新征程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一是坚持守正创新,体现创新性;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现实性;三是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人民性;四是坚持系统观念,突出全局性。
毛泽东同志调查研究方法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不断中国化的早期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哲学智慧和传家宝。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其重要理论基础和创新渊源,五个不同历史时期下的社会革命与建设探索是其重要的实践基础。毛泽东同志调查研究方法认识论要义极为丰富,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要理解和把握毛泽东同志调查研究方法,就要从深刻把握调查研究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切实发扬好调查研究这一优良作风、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明确新时代大力开展调查研究的主题要求与实践进路三方面入手。同时,毛泽东同志调查研究方法启示我们开展调查研究要以党的领导为统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结果和成效为检验标准,以人民性为根本属性,以克服各种错误倾向为保障,以先进技术为突破。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安全既要做到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又要做到产业安全、结构安全。通过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我国粮食产业结构和区域竞争力发现,我国粮食生产的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产业和区域分化明显。从产业来看,各类粮食作物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区域来看,粮食生产日益向少数优势产区集中。我国大多数地区在粮食生产上未能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粮食生产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亟待优化。因此,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应该成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方向。在政策层面,要坚持系统思维、强化顶层设计,顺应比较优势、完善产业体系,坚持市场导向、提升生产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完善利益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保障粮食安全。
乐山市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将建成国内、省内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调研发现,乐山市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领不够,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融合不充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足,农产品品牌优势不强,农民持续增收缺乏新的动力。为此,要坚持园区引领,强化科技支撑,聚焦产业“三化”,培育多元经营主体,强化品牌培育,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此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道地中药材产业是乐山市重点发展的四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之一。乐山市药材资源富集、基地建设有力、主体培育初具规模、品牌打造初显成效,但乐山道地中药材产业在下游、中游、上游三环节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需从全产业链条来审视和探索乐山道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要聚焦精深加工与产业融合发展,实施现代流通市场与电子商务物流补位工程,建好优质大品种与生产基地,推动实现“道地中药材产业集群”发展目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遭遇严重的空间生产正义问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彰显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实现空间生产正义是其价值导向。差异性和异质性空间生产消解地理空间不平衡发展,符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纠正空间生产非正义难题和坚持空间生产正义的实践性要求。为此,要以创新驱动优化供给端,丰富空间产品种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在社会治理中通过起点共建、过程共治、成果共享增强人民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感、成就感和公平感,这“三感”共同构成了获得感的实质内涵,获得感也因此成为社会治理制度是否健全的关键评价指标,对进一步健全社会治理制度起着重要的结果反馈作用。从基层社会治理事件开始的起点共建、过程共治、成果共享到获得感评价,整体构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健全的逻辑路径,其目的在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实践中,要从坚持人民至上的治理理念、完善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升级以创新为重点的社会治理方式入手完善社会治理制度。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通过对四川省三个地区的调查发现,在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和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各地区之间还是存一定差异。与此同时,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中还存在待遇保障和奖惩激励不足、权力赋予与责任承担失衡、资源调动和人员配置低效、文山会海与务虚事务繁多等问题,亟须提高待遇保障,强化奖惩激励;赋权增能提效,落实容错纠错;资源下沉强基,人岗匹配增效;减少形式主义,增强为民实效,从而建设高素质的现代化基层干部队伍,使其敢担当、有作为、出实效。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公共文化被裹挟在乡村社会变迁进程之中,乡村公共文化的变迁是乡村社会历史性巨变的缩影和表现。乡村公共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获取文化资源、表达文化情感、实现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乡村公共文化受生存基础、建设主体、文化心理、文化空间、传播媒介等因素的影响日益走向式微。基于此,从乡村公共文化重建的内生力量、外在条件、重要依托、有力保障等角度进行探讨,以期形成重建乡村公共文化的有效路径。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概括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明确清晰的科学内涵对我们深入认识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深入认识伟大建党精神需要明确其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而要理解两者的关系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泉;二是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具化;三是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目标一致,从这三个方面能够捋清二者的辩证关系。
“坚贞、开放、开创、开拓”是沫若文化的精髓,它同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契合性。乐山市沙湾区立足干部培训的时代需求,不断挖掘沫若文化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沫若文化课程体系,丰富培训内容与形式,同时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形式多渠道提升师资素能,让沫若文化有效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廉洁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观点独特、见解深邃的重要论述,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重要支撑。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系列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廉洁理论、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和中国共产党廉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需要从夯实思想根基、深化廉洁教育、厚植文化基础和健全制度法规等方面同向发力,一体推进“三不腐”,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正>2022年,犍为县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突出“重大产业项目攻坚年”经济工作主题,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要进展,获评“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省级生态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国省级先进试点示范荣誉6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