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 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基本经验

    郝志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可见,党不仅对过去创造辉煌历史有着高度自信,也对未来继续创造辉煌历史充满自信。一百年来,党在坚定历史自信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一是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二是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三是增强历史主动,四是抓住历史发展机遇,五是增强历史责任担当,六是坚持自我革命。深入研究党坚定历史自信的基本经验,能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能够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饱满精神状态为推进民族复兴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支撑。

    2022年06期 v.24;No.205 5-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理论内涵与内在逻辑:深刻理解归根到底是两个“行”

    李娜;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著名论断。该论断中的两个“行”是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一个“行”的深化认识和明确概括。其一方面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时代之问,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理论内涵;另一方面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行”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能”是关键环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是必然结果和检验标准。

    2022年06期 v.24;No.205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点

    王洁;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其鲜明的理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行动指南,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以“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为整体布局,具有科学的系统特性;以破解现实矛盾与难题为主要任务,具有突出的问题意识;以狠抓落实增强实效性为根本原则,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指向,具有真挚的人民情怀。

    2022年06期 v.24;No.205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2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三维审视

    李智利;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原则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品质和重要制胜法宝。总体上把握中国共产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要义,需从意义之维、挑战之维和路径之维加以审视。从意义维度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化解风险挑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助力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从挑战维度看,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发扬面临诸多领域的严峻挑战;从路径维度看,中国共产党需从把握斗争大势、强化斗争情感、锤炼斗争意志、拓展斗争经验、提升斗争能力上下大功夫、求真务实,筑牢“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宝库。

    2022年06期 v.24;No.205 29-3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6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研究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的空间关联效应与耦合机制研究

    王超;

    协同创新是企业、研发机构、中介机构等进行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多元主体间产生的空间关联效应和耦合机制实现彼此利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而达到协同创新的目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具有政策、交通、产业的优势,也面临高水平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滞后、研发(R&D)活跃度和投入强度较弱、创新成果转化率偏低、创新合作机制不完善、创新评估体系尚不成熟等瓶颈。因此,要优化“中心+走廊+网络”创新能力布局,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创新生态体系,健全“金融+技术+资源”创新支撑体系,完善“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创新保障机制。

    2022年06期 v.24;No.205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演化博弈的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

    占诚;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是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流域地方政府间演化博弈模型,并引入中央政府奖惩机制后的演化博弈模型,同时采用赤水河流域水质数据对生态补偿额度进行粗略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引入中央政府奖惩机制后会促使上下游政府自发选择(治理,补偿)的最优行为策略组合,并且中央政府给予双方皆履行义务的奖励额度与一方违约的惩罚额度之和需要大于双方皆不履行义务的惩罚额度与一方履行的奖励额度之和,且皆大于地方间生态补偿额度。

    2022年06期 v.24;No.205 4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探析——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

    殷婕;

    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从实现城乡融合的规划、要素、产业、治理四个方面分析成都市龙泉驿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践发现,当前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践中还存在规划设施不完备、要素流动不顺畅、产业体系不健全、治理水平不均等等方面的挑战和问题,据此从构建宜居美丽绿色共享的城乡环境、构建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格局、构建城乡治理齐头并进的共赢局面四个方面提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2022年06期 v.24;No.205 5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2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治理研究

  • 国家治理视域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与效能转化

    付翔;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与历史逻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国家治理中有着独特优势,从党际关系看,政党关系紧密团结,形成合作治理优势;从党政关系看,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形成协商治理优势;从党社关系看,利益代表广泛多元,形成民主治理优势。要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坚持党对这一过程的集中统一领导,同时要从主体建设和制度供给两个维度着手:一方面,依靠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激活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双向发力;另一方面,通过优化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制度供给,推动多党合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2022年06期 v.24;No.205 63-6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大数据时代社会协同治理的路径选择

    张进;

    在公共事务治理复杂化、多元化趋势下,协同治理是对公共治理灵活性、多样性、应变性需求的回应。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治理模式的变革。从宏观的协同治理体系上看,作为一种技术、资源和思维,大数据推动了协同治理方式的变革、协同治理体系的转向、协同治理理念的转变;从微观的协同治理实践上看,大数据在塑造平等化的协同主体关系、扁平化的协同治理组织结构、民主化的公共精神和制度化的协同治理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数据本身的局限性意味着在协同治理过程中可能面临数据的安全性风险、真实性风险和价值性风险,因此要从完善法律法规、构建大数据服务平台与提高大数据意识和处理能力三个方面来完善大数据在协同治理实践当中的应用。

    2022年06期 v.24;No.205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地方政府治理的优化营商环境对策研究

    游昭妮;

    营商环境优化是政府治理的目标,政府治理是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二者统一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部分公职人员思想观念有待转变、治理碎片化倾向未能完全整合、体制机制仍需理顺等现实困境,需要从政府治理理念转变、治理模式变革、治理机制完善、治理工具更新等维度综合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主力军作用。

    2022年06期 v.24;No.205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时代“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之新思考

    张鉴文;

    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面临新形势、出现新途径、有了新内涵。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既符合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更好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也符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网上群众基础的要求。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网上政务服务、新媒体矩阵建设、网络生态净化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党和政府与网民联系更加紧密。在这个过程中,有关部门在网络问政、新媒体账号运营和网络舆情处理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面向未来,要主动问需于民、倾听民声,完善网上群众工作的相关制度机制,提高网上宣传、引导、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建设好网络空间,把网上网下的智慧凝聚起来,共同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022年06期 v.24;No.205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关于新时代基层干部成长的思考

    干旭敏;赵平;殷婕;李明;

    基层干部是党在基层各项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实施者,也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对象。新的历史方位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对基层干部成长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基层干部的成长应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增强、领导能力的提高、业务素质的提升和道德品质的完善,具体表现为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七种能力的提高。基层干部的成长没有固定的模式,但要有合理的定位,必须把其成长进步与新时代的特征相结合,与党的事业发展、组织的需要、人民的希望、岗位的职责相联系。基层干部的健康成长还需要完善的选拔任用机制来保障,要明确基层干部选拔任用的总体要求,树立基层干部正确的用人导向,健全基层干部考核评价制度。

    2022年06期 v.24;No.205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区县风采

  • 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实践与思考——以井研县“有事来协商”为例

    杜宏;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具有协商组织架构完善、协商程序严谨、协商机制成熟等优势。井研县政协通过把牢协商推进“方向舵”,拓展联动履职“新平台”,打造协商推进“生力军”,压实协商落地“监督网”,探索协商实践“新经验”积极推动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与基层协商嵌入。要做好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必须坚持“党委主导、政协主推”“政协搭台、群众协商”“优势互补、互融共促”的原则,从“一核引领”把方向、“两维延伸”强支撑、“三方协同”汇合力、“四个衔接”提质效上下功夫。

    2022年06期 v.24;No.205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深化“两法衔接”的实践与思考——以犍为县为例

    蔡文富;

    “两法衔接”,即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具体任务。目前,犍为县在具体实践中积极作为,但是还存在一些差距,具体表现为:对“两法衔接”工作的重视还不够,行政执法部门移送案件积极性不高,行政执法部门与政法机关之间信息不畅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不完善,行政执法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两法衔接”过程中证据转换难。针对“两法衔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各有关单位应当从完善工作机制入手,重点完善“两法衔接”移送受理机制、平台管理机制、打击整治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组织保障机制、督导考核机制。

    2022年06期 v.24;No.205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总目录

  • 乐山市犍为县 工业强县 文旅兴县

    <正>犍为县地处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连接地带,“一航一港一铁两高速三干线一快速”贯穿全境,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山水秀丽、城乡宜居,是中国茉莉之乡、全国“好农村路”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四川省文明城市、四川省生态园林县城、四川省十大宜居县城。全县幅员面积1375平方公里,辖15个镇。202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4.9万人、常住人口41.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3万人,城镇化率44%。

    2022年06期 v.24;No.20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乐山立事达实业有限公司

    <正>以党建为引领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乐山立事达实业有限公司党委成立于2002年9月,下属2个党总支、21个党支部,党员近400名。多年来,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公司党委坚持以“初心”立事,以“红心”立业,以“忠心”报国,始终围绕企业发展中心工作抓党建,充分发挥党委思想引领和政治核心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职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凝聚全体党员职工思想共识,取得了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双丰收。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四川省文明单位”“乐山市模范单位”等称号。公司党委先后被评为“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乐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荣获乐山市“流动党员‘双重组织关系管理’组织工作创新奖”,多次被上级党组织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2022年06期 v.24;No.205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