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产业发展

    李泽宗;

    产业是区域经济的脊梁,产业引领资金投向,产业凝聚发展项目。我市把今年经济工作的主题确定为“产业发展年”,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配置资源,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支撑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乐山经济实力。

    2007年02期 No.110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0 ]

学习与思考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维度

    张艳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当代化,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和中国社会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有机统一,是一个系统工程。民族性、当代性和现代性是我们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与逻辑进程的三个维度。

    2007年02期 No.110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84 ]
  • 马克思的人学意蕴根植于其实践哲学之中

    丁新霞;

    马克思哲学在社会历史观上,不仅区别于以往的抽象的历史哲学,据有革命的实践的特点,而且更是一种人道主义学说,可以说与实践相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目的、出发点与途径方法的关系。因此,在充分注意到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和实践性的同时,我们更注意到其深厚而强烈的人学意蕴,这是其全部哲学,从青年的马克思到老年的马克思,一直以一贯之的一条红线,是其灵魂所在。

    2007年02期 No.110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6 ]

群众工作

  • 努力构建新时期信访和群众工作新格局

    陈忠义;

    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民意、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007年02期 No.110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9 ]
  • 群众路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路线

    钱燕;

    党的群众路线是共产党人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体现,是党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指针,是使党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群众路线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党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和党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路线。

    2007年02期 No.110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8 ]
  • 做好群众工作 构建和谐城管

    李晓玲;

    城市管理是直面群众的工作,做好群众工作是确保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07年02期 No.110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3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西部丘陵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李晓东;

    西部丘区新农村建设在观念认识、资金投入、产业培植、主体错位和村民自治等五个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建议突出建设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壮大产业支撑,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基层民主。

    2007年02期 No.110 19-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9 ]
  • 简论新农村建设的科技内涵

    苟安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毫无疑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有效应用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要以科技为手段、也要以农村科技进步为主要内容,重点突破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科技瓶颈,并从制度和政策上为农村科技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

    2007年02期 No.110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4 ]

经济研究

  • 从交换劳动创造价值论商业利润的来源

    刘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交换的成本越来越大,交换所耗费的劳动也越来越多,不再是一瞬间,可以忽略不计的过程,而是一个投入了不少于生产过程所耗劳动量的过程.根据推理,这其中必定也会存在价值的产生.因此,交换劳动也和生产劳动一样,能创造出价值。商品的价值不仅仅只是由生产过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还必须加上流通过程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以,W=K+P+Fs+P1。

    2007年02期 No.110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5 ]

改革与发展

  • 最大的和谐就是抓发展 最大的惠民就是抓就业

    王毕泉;

    要牢固树立最大的和谐就是抓发展的观念,按照杜青林书记“必须发展,必须更快发展,必须更新更好地发展”的要求,牢牢抓住发展这一主题,用发展来解决我们进步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用发展来构建和谐。

    2007年02期 No.110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6 ]
  • 关注民生 惠及群众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笋山调研归来后的思考

    立克幸福;

    民族地区,采笋是各族群众极其重要的增收渠道,是关系彝族群众生存的重要收入来源,维护好笋山环境,创造安全、公平的笋山秩序,让更多的老百姓增收,是一项没有列入“十大惠民行动”的惠民行动。在新的历史时期,转变政府职能,就要更加关注民生,更加惠及群众,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007年02期 No.110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2 ]

构建和谐社会

  • 浅析和谐世界目标之共同繁荣

    巩玉凤;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国际社会之所以不和谐,归根到底是因为发展的不平衡。要实现和谐世界就必须解决好发展的问题,即实现共同繁荣。

    2007年02期 No.110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1 ]
  • 关注民生 化解“五难” 大力构建和谐犍为

    伍定;

    近年来,犍为县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解决群众“致富难”、“看病难”、“读书难”、“行路难”、“生活难”“五难”问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各项事业的进步。

    2007年02期 No.110 3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4 ]
  • 建设创新型城市 构建和谐社会

    叶帆;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创新型城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市自身进步、顺应世界城市发展趋势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可归结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五个方面。而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2007年02期 No.110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2 ]

实现“四个跨越”

农村工作

  • 建立和完善乐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童文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个以实现农民基本医疗保障为目的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不同于旧的合作医疗,有一个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本文通过系统阐述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当前运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从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完善筹资机制和监管机制、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农村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7年02期 No.110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20 ]
  • 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多维困境和路径分析

    赵文;

    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虽然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经济、制度、组织等方面探讨和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进而从这四个方面提出扩大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建议与对策。

    2007年02期 No.110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3 ]

“产业发展年”

  •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服务乐山和谐发展

    赵勤;

    2007年,乐山电业局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发展年”的工作部署和“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乐山”的要求,围绕“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发展战略,坚持安全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相统一,加快电网建设,巩固安全基础,强化经营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推动机制创新,增强队伍活力,为实现乐山“产业发展年”任务目标和工业强市战略,努力做好供电服务保障工作。

    2007年02期 No.110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6 ]

理论百家

  • 试析知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李翠梅;

    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及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有人试图用“知识价值论”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新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价值论仍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当然,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并不是僵化的理论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2007年02期 No.110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17 ]
  • 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依据

    吴菊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实践的需要。

    2007年02期 No.110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27 ]
  • 对实践活动的特征及形式的思考

    马英芹;

    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把实践的特征理解为:客观存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并根据这一特征将实践的形式划分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三种。这种对实践特征的理解和对实践形式的划分是根据当时的价值取向而定的,随着世界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重大变化和发展,对这种理解和划分也应重新思考。

    2007年02期 No.110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0 ]

践行“八荣八耻”

  • 继承和发扬张澜先生的俭朴生活作风

    宋轶;

    大力提倡简朴生活作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组织建设的需要,是干部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廉洁奉公的品质,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7年02期 No.110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3 ]
  • 共产党人应该知荣弃耻

    赵清云;沈桂英;

    当前,我国的改革正处于关键时刻,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影响极为深刻,有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严重偏差。一些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现象却大量普遍存在。

    2007年02期 No.110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0 ]

党建研究

  • 政党执政文化合理性内涵及研究意义探究

    尹晓徽;

    文化合理性本身不具有褒贬之义。个体的行为支持其所认同的文化,该行为在文化上就是合理的。中共执政的文化合理性是指中共的执政过程是在某种思想文化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执政行为支持该文化,而这种文化是被执政党和广大民众共同认可的先进理论、文化。因此,中共执政的文化合理性也必然与正义性相统一。对这一概念的探究至少在五方面很有意义。

    2007年02期 No.110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8 ]

嘉州名人追踪

新论荟萃

企业管理

  • 小议薪酬管理中的公平原则

    杨昊;

    公平原则是薪酬管理中的首要原则,有效的薪酬制度必须建立在公平原则的基础上。无论是对于员工个人、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来说,薪酬公平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实行有效的职位评价和薪酬调查,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等途径促进薪酬公平。

    2007年02期 No.110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97 ]

他山之石

行政管理

  • 中美国家公务员考绩问题比较分析

    张正金;

    考绩是公共行政的重要环节,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绩是个“指挥棒”,如何考核政绩,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干部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国际国内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实行科学的考绩制度显得日益必要和紧迫。本文力图通过中美考绩制度的比较来发现我国考绩制度的不足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并认为考绩是中国政府行政改革和再造的新工具。

    2007年02期 No.110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27 ]

文化教育

  • 论高校教师的现代化

    蒲丽娟;王伟;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而现代化的人才靠教育培养,教育现代化靠的是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现代化的人才不是整齐划一的,教师也一样,因为多种因素导致了教师素质的不同水平。高校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高素质人才,理应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007年02期 No.110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6 ]

法制论坛

  • 民事诉讼既判力理论之管窥

    王倩;李雪莲;

    民事诉讼既判力原则发轫于古罗马,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司法力量解决社会纠纷的最终保障。但中国法学界对此领域的研究却呈现出匮乏局面。本文将以既判力的概念为契入点,通过分析既判力原则的本质,厘清其价值基础,并对其在中国遭遇的现实困境进行评述。

    2007年02期 No.110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6 ]
  • 中国古代法公平思想解读

    刘娟;刘倩;

    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古典书籍等都对法的公平性有大量涉猎,充分说明了古代中国法从来就不缺公平、正义的品性,但是这种公平性仅能停留在思想层面、只能针对部分人适用,原因在于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体现完全现代意义上法的公平性思想是不可能的,这是由它的历史局限性所决定。

    2007年02期 No.110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52 ]
  • 浅析报复刑时代死刑的文化特点

    胡静;

    死刑兴盛于刑罚的复仇时代,泛滥于刑罚的威慑时代,低迷于刑罚的等价时代,没落于刑罚的矫正时代,到今天刑罚折衷时代,被彻底废除死刑已开始提上日程。报复刑时代的某些痕迹至今仍在刑罚理论及百姓心中留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2007年02期 No.110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8 ]

热点扫描

  • 浅析丘陵地区缺水的原因及缓解措施

    吴华根;王翠兰;

    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缺水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南方及四川丘陵地区出现缺水的现状令人堪忧。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地球气候异常变化而引起;另一方面是人类的活动而造成。作者提出要十分珍惜和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提出要坚持水稻种植的耕作方式,以恢复生态环境。由生态所产生和带来的问题,只能由生态环境的改善来解决,任何其它的行为和方法都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只有我们人类共同来保护生态环境,让自然充分发挥调节气候、调节水分分布的作用,才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根本和长久措施。

    2007年02期 No.110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2 ]

经验介绍

社区建设

  • 社区矫正中个案工作的机制探索及完善

    程勇;

    社区矫正实现了行刑思想从“报应刑”思想向“教育刑”思想彻底转变,成为各国刑罚改革发展的趋势。而我国正处于探索初期,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与经验,但存在相当的问题,最突出的是社区矫正缺乏个性与针对性,个案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并没有体现,需要从各个方面完善个案工作机制,确保社区矫正作落到实处,实现社区矫正的制度设计,体现其价值。

    2007年02期 No.110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89 ]

世界遗产探微